面相,就是心相!

image-1

为人端正,颜色洁白,辉容第一。

画家陈丹青说:“在最高意义上,一个人的相貌,便是他的人。”

诚然,的确如此。一个人内心的蛛丝马迹,会毫无保留地呈现在脸上。

譬如,多愁善感的“林妹妹”,就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精明强干的探春,则是“俊眼修眉,顾盼神飞。”

可见,心境不同,脾性不同,面相也就不同。其实,面相不单指外貌,更是一个人内心的模样。

01
 面相,就是心相

陈抟老祖曾在《心相篇》中写道:“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心相乃面相的根本,想了解一个人的品性,无需与他深入接触,他的面相自会告诉你。

南宋时,苏州有位员外正为养子富贵说媒,恰逢一僧人化缘,他见富贵面相。

背地里嘱咐员外:“施主,万万不可留此人在身边,他将来定会败光你的家财。”

就这样,富贵被“赶出家门”,他心中不解:“这僧人才见我一面,怎就知道我觊觎员外家财?”

后来,他因机缘巧合去了军队,一路做到了将军,想回苏州看望员外。怎知,又遇见了当年的僧人。

僧人主动对富贵说:“年轻人,你若为官,必是三品。”

富贵忍不住问道:“师傅,曾经你说我会败家,如今又说我能官至三品。你我只见过两面,何以如此肯定?”

僧人意味深长地说:“当年,你面相奸邪晦暗,显露贪财之色。如今,你眉眼清朗疏阔,一身正气,乃官运亨通之相。”

正所谓“心之所向,脸之所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罪福报应经》中讲:“为人端正,颜色洁白,辉容第一。”

一个人内心的想法,会不知不觉流露出神情,写在脸上。

为人端正、心底敞亮的人,面相常光洁如玉;满身戾气,刁蛮乖张之人,面相多刻薄猥琐。

所谓相由心生,一个人的面相,往往会暴露出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你的长相,正是你内心的模样。

孔吾家门外有青桐一株高可三十尺每岁实如繁星儿童掷石落桐子往往飞入书窗中时或正击吾案一石入吾师秃先生辄走出斥之桐叶径大盈尺受夏日微瘁得夜气而苏如人舒其掌家之阍人王叟时汲水沃地去暑热或掇破几椅持烟筒与李妪谈故事每月落参横仅见烟斗中一星火而谈犹弗止彼辈纳晚凉时秃先生正教予属对题曰红花予对青桐则挥曰平仄弗调令退时予已九龄不识平仄为何物而秃先生亦不言则姑退思久弗属渐展掌拍吾股使发大声如扑蚊冀秃先生知吾苦而先生仍弗理久之久之始作摇曳声曰来余健进便书绿草二字曰红平声花平声绿入声草上声去矣余弗遑听跃而出秃先生复作摇曳声曰勿跳余则弗跳而出予出复不敢戏桐下初亦尝扳王翁膝令道山家故事而秃先生必继至作厉声曰孺子勿恶作剧食事既耶盍归就尔夜课矣稍迕次日便以界尺击吾首曰汝作剧何恶读书何笨哉我秃先生盖以书斋为报仇地者遂渐弗去况明日复非清明端午中秋予又何乐设清晨能得小恙映午而愈者可借此作半日休息亦佳否则秃先生病耳死尤善弗病弗死吾明日又上学读论语鲁迅怀旧原文及赏析明日秃先生果又按吾论语头摇摇然释字义矣先生又近视故唇几触书作欲啮状人常咎吾顽谓读不半卷篇页便大零落不知此咻咻然之鼻息日吹拂是纸能弗破烂字能弗漫漶耶予纵极顽亦何至此极耶秃先生曰孔夫子说我到六十便耳顺耳是耳朵到七十便从心所欲不逾这个矩了余都不之解字为鼻影所遮余亦不之见但见论语之上载先生秃头烂然有光可照我面目特颇模糊臃肿远不如后圃古池之明晰耳先生讲书久战其膝又大点其头似自有深趣予则大不耐盖头光虽奇久观亦自厌倦势胡能仰圣先生仰圣先生幸门外突作怪声如见眚而呼救者耀宗兄耶进可耳先生止论语不讲举其头出而启门且作礼予初殊弗解先生何心敬耀宗竟至是耀宗金氏居左邻拥巨资而敝衣破履日日食菜面黄肿如茄即王翁亦弗之礼尝曰彼自蓄多金耳不以一文见赠何礼为故翁爱予而对耀宗特傲耀宗亦弗恤且聪慧不如王翁每听谈故事多不解唯唯而已李媪亦谓彼人自幼至长但居父母膝下如囚人不出而交际故识语殊聊聊如语及米则竟曰米不可别粳糯语及鱼则竟曰鱼不可分鲂鲤否则不解须加注几百句而注中又多不解语须更用疏疏又有难词则终不解而止因不好与谈惟秃先生特优遇王翁等甚讶之予亦私揣其故知耀宗曾以二十一岁无子急蓄妾三人而秃先生亦云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故尝投三十一金购如夫人一则优礼之故自因耀宗纯孝王翁虽贤学终不及先生不测高深亦无足怪盖即予亦经覃思多日始得其故者先生闻今朝消息耶消息未之闻甚消息耶长毛且至矣长毛哈哈安有是者耀宗所谓长毛即仰圣先生所谓发逆而王翁亦谓之长毛且云时正三十岁今王翁已越七十距四十余年矣即吾亦知无是顾消息得自何墟三大人云不日且至矣三大人耶则得自府尊者矣是亦不可不防先生之仰三大人也甚于圣遂失色绕案而踱云可八百人我已遣底下人复至何墟探听问究以何日来八百然安有是哦殆山贼或近地之赤巾党耳秃先生智慧胜立悟非是不知耀宗固不论山贼海盗白帽赤巾皆谓之长毛故秃先生所言耀宗亦弗解来时当须备饭我家厅事小拟借张睢阳庙庭飨其半彼辈既得饭其出示安民耶耀宗禀性鲁而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之术则有家训王翁曾言其父尝遇长毛伏地乞命叩额赤肿如鹅得弗杀为之治疱侑食因获殊宠得多金逮长毛败以术逃归渐为富室居芜市云时欲以一饭博安民殊不如乃父智此种乱人运必弗长试搜尽纲鉴易知录岂有成者特特亦间不无成功者饭之亦可也虽然耀宗兄足下切勿自列名委诸地甲可耳然先生能为书顺民二字乎且勿且勿此种事殊弗宜急万一竟来书之未晚且耀宗兄尚有一事奉告此种人之怒固不可撄然亦不可太与亲近昔发逆反时户贴顺民字样者间亦无效贼退后又窘于官军故此事须待贼薄芜市时再议惟尊眷却宜早避特不必过远耳良是良是我且告张睢阳庙道人去耳耀宗似解非解大感佩而去人谓遍搜芜市当以我秃先生为第一智者语良不诬先生能处任何时世而使己身无几微之痏故虽自盘古开辟天地后代有战争杀伐治乱兴衰而仰圣先生一家独不殉难而亡亦未从贼而死绵绵至今犹巍然拥皋比为予顽弟子讲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若由今日天演家言之或曰由宗祖之遗传顾自我言之则非从读书得来必不有是非然则我与王翁李媪岂独不受遗传而思虑之密不如此也耀宗既去秃先生亦止书不讲状颇愁苦云将返其家令予废读予大喜跃出桐树下虽夏日炙吾头亦弗恤意桐下为我领地独此一时矣少顷见秃先生急去挟衣一大缚先生往日惟遇令节或年暮一归归必持八铭塾钞数卷今则全帙俨然在案但携破箧中衣履去耳予窥道上人多于蚁阵而人人悉函惧意惘然而行手多有挟持或徒其手王翁语予盖图逃难者耳中多何墟人来奔芜市而芜市居民则争走何墟王翁自云前经患难止吾家勿仓皇李媪亦至金氏问讯云仆犹弗归独见众如夫人方检脂粉芗泽纨扇罗衣之属纳行箧中此富家姨太太似视逃难亦如春游不可废口红眉黛者予不暇问长毛事自扑青蝇诱蚁出践杀之又舀水灌其穴以窘蚁禹未几见日脚遽去木末李媪呼予饭予殊弗解今日何短若在平日则此时正苦思属对看秃先生作倦面也饭已李媪挈予出王翁亦已出而纳凉弗改常度惟环而立者极多张其口如睹鬼怪月光娟娟照见众齿历落如排朽琼王翁吸烟语甚缓当时此家门者为赵五叔性极憨主人闻长毛来令逃则曰主人去此家虚我不留守不将为贼占耶唉蠢哉李媪斗作怪叫力斥先贤之非而司爨之吴妪亦弗去其人盖七十余矣日日伏厨下不敢出数日以来但闻人行声犬吠声入耳惨不可状既而人行犬吠亦绝阴森如处冥中一日远远闻有大队步声经墙外而去少顷少顷突有数十长毛入厨下持刀牵吴妪出语格磔不甚可辨似曰老妇尔主人安在趣将钱来吴妪拜曰大王主人逃矣老妇饿已数日且乞大王食我安有钱奉大王一长毛笑曰若欲食耶当食汝斗以一圆物掷吴妪怀中血模糊不可视则赵五叔头吴妪不几吓杀耶李媪又大惊叫众目亦益瞠口亦益张盖长毛叩门赵五叔坚不启斥曰主人弗在若辈强欲入盗耳长将得真消息来耶则秃先生归矣予大窘然察其颜色颇不似前时严厉因亦弗逃思倘长毛来能以秃先生头掷李媪怀中者余可日日灌蚁穴弗读论语矣未也长毛遂毁门赵五叔亦走出见状大惊而长毛仰圣先生我底下人返矣耀宗竭全力作大声进且语何秃先生亦问且出睁其近眼逾于余常见之大余人亦竞向耀宗三大人云长毛者谎实不过难民数十人过何墟耳所谓难民盖犹常来我家乞食者耀宗虑人不解难民二字因尽其所知为作界说而界说只一句哈哈难民耶呵秃先生大笑似自嘲前此仓皇之愚且嗤难民之不足惧众亦笑则见秃先生笑故助笑耳众既得三大人确消息一哄而散耀宗亦自归桐下顿寂仅留王翁辈四五人秃先生踱良久云又须归慰其家人以明晨返遂持其八铭塾钞去临去顾余曰一日不读明晨能熟背否趣去读书勿恶作剧余大忧目注王翁烟火不能答王翁则吸烟不止余见火光闪闪大类秋萤堕草丛中因忆去年扑萤误堕芦荡事不复虑秃先生唉长毛来长毛来长毛初来时良可恐耳顾后则何有王翁辍烟点其首翁盖曾遇长毛者其事奈何李媪随急询之翁曾作长毛耶余思长毛来而秃先生去长毛盖好人王翁善我必长毛耳哈哈未也李媪时尔年几何我盖二十余矣我才十一时吾母挈我奔平田故不之遇我则奔幌山当长毛至吾村时我适出走邻人牛四及我两族兄稍迟已为小长毛所得牵出太平桥上一一以刀斫其颈皆不殊推入水始毙牛四多力能负米二石五升走半里今无如是人矣我走及幌山已垂暮山颠乔木虽略负日脚而山趺之田禾已受夜气色较白日为青既达山趺后顾幸无追骑心稍安而前瞻不见乡人则凄寂悲凉之感亦与并作久之神定夜渐深寂亦弥甚入耳绝无人声但有吱吱余大惑问题不觉脱口李媪则力握余手禁余一若余之怀疑能贻大祸于媪者蛙鸣耳此外则猫头鹰鸣极惨厉唉李媪尔知孤木立黑暗中乃大类人耶哈哈顾后则何有长毛退时我村人皆操锹锄逐之逐者仅十余人而彼虽百人不敢反斗此后每日必去打宝何墟三大人不即因此发财者耶打宝何也余又惑唔打宝打宝凡我村人穷追长毛必投金银珠宝少许令村人争拾可以缓追余曾得一明珠大如戎菽方在惊喜牛二突以棍击吾脑夺珠去不然纵不及三大人亦可作富家翁矣彼三大人之父何狗保亦即以是时归何墟见有打大辫子之小长毛伏其家破柜中啊雨矣归休乎李媪见雨便生归心否否且住余殊弗愿大类读小说者见作惊人之笔后继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则偏欲急看下回非尽全卷不止而李媪似不然咦归休耳明日晏起又要吃先生界尺矣雨益大打窗前芭蕉巨叶如蟹爬沙余就枕上听之渐不闻啊先生我下次用功矣啊甚事梦耶我之噩梦亦为汝吓破矣梦耶何梦李媪趋就余榻拍余背者梦长毛耳明日当为汝言今夜将半睡矣太炎先生忽然在教育改进社年会的讲坛上劝治史学以保存国性真是慨乎言之但他漏举了一条益处就是一治史学就可以知道许多古已有之的事衣萍先生大概是不甚治史学的所以将多用惊叹符号应该治罪的话当作一个幽默其意盖若曰如此责罚当为世间之所无有者也而不知古已有之矣我是毫不治史学的所以于史学很生疏但记得宋朝大闹党人的时候也许是禁止元祐学术的时候罢因为党人中很有几个是有名的诗人便迁怒到诗上面去政府出了一条命令不准大家做诗违者笞二百而且我们应该注意这是连内容的悲观和乐观都不问的即使乐观也仍然笞一那时大约确乎因为胡适之先生还没有出世的缘故罢所以诗上都没有用惊叹符号如果用上那可就怕要笞一千了如果用上而又在唉呵呀的下面那一定就要笞一万了加上缩小像细菌放大像炮弹的罪名至少也得笞十万衣萍先生所拟的区区打几百关几年未免过于从轻发落有姑容之嫌但我知道他如果去做官一定是一个很宽大的民之父母只是想学心理学是不很相宜的然而做诗又怎么开了禁呢听说是因为皇帝先做了一首于是大家便又动手做起来了可惜中国已没有皇帝了只有并不缩小的炮弹在天空里飞那有谁来用这还未放大的炮弹呢呵呀还有皇帝的诸大帝国皇帝陛下呀你做几首诗用些惊叹符号使敝国的诗人不至于受罪罢唉这是奴隶的声音我防爱国者要这样说诚然这是对的我在十三年之前确乎是一个他族的奴隶国性还保存着所以今尚有之而且因为我是不甚相信历史的进化的所以还怕未免后仍有之旧性是总要流露的现在有几位上海的青年批评家不是已经在那里主张取缔文人不许用花呀吾爱呀了么但还没有定出笞令来倘说这不定笞令比宋朝就进化那么我也就可以算从他族的奴隶进化到同族的奴隶臣不胜屏营欣忭之至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张耀翔著文并写诗攻击使用感叹符号的新诗是亡国之音公然否定五四以来的优秀新诗创作鲁迅在本文中引用了宋代封建统治者试图禁诗而不成的史实揭露了古今反动势力衣钵相承力图扼杀新事物的伎俩指出张某的奇谈怪论古已有之但最终只能留下笑柄而已同时还深刻揭示不论反对新诗运用感叹号也好还是主张取缔文人也好目的都是为了取悦于反动统治者继续进行奴隶式统治以便让人民从他族的奴隶进化到同族的奴隶这篇杂文在阐发上述观点时采取了大中取小因小见大的取材方式文章的前半部分共分五段主要从太炎先生的一次演讲谈起劝治史学与保存国性原是演讲中的几句话作者却顺势延伸抓住古已有之的角度展开评述中心是批驳多用惊叹符号应该治罪的谬论先说衣萍先生因不甚治史学所以把治罪之论当作一个幽默认为这是世间所无的殊不知早在宋朝就禁止过元祐学术乃至禁止做诗违者笞二百而不问内容如何文章从古至今加以推论当时没有用惊叹符号尚且要被笞二百倘在今日加了惊叹符号又加在唉呵呀的下面又加上缩小像细菌放大像炮弹的罪名岂不就要笞一千一万十万了吗这里采取了归谬类比夸张的手法揭露张某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险恶用心末了又采取对比方式用幽默反语说衣萍先生所拟的打几百关几年的建议不过是区区之论未免过于从轻发落有姑容之嫌并把他比喻为民之父母给当时的反动官员及力主治罪论的心理学教授张某顺手一击使之猝不及防狼狈不堪哭笑不
image-1

02
 面好,才能命好

俗话说:被命运眷顾的人,往往是那些面相好的人。

深以为然。面相,是他人眼里的第一印象,脾性与品行会通过面相展露无遗。

而面相好的人,往往品德也好,自然命运就好。

据说,清朝初年,平遥一大户人家的姨娘新添了幼子,管家为讨好老爷,特意找来相识的厨娘,专门伺候姨娘的吃食。

谁知,老爷一见这厨娘的面相,就命管家赶紧打发她走,又转身指着身后的婆子说:“今后姨娘的吃食,由她来负责。”

管家不明就里,轻声道:“老爷,您当真要一乡下婆子来当厨娘吗?”

老爷正色说:“这婆子生得慈眉善目,一看就是有福之人,由她来照顾最好不过。你再看那厨娘,面无三两肉,一脸刻薄相,莫要连累了一家子。”

就这样,婆子凭借着一副好面相,留在了姨娘身边。后来,她的女儿也因此得了福。

孟子有云:“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一个人良好的德行,会流露于颜面,举手投足都散发着一股善意,即使不说话,旁人也一目了然。

就像这婆子,虽来自乡下,出身贫寒了些,但心地善良,拥有一副好面相,一眼被老爷相中,福气的日子接踵而来。

历史上因面好而命好的人,比比皆是:台湾第一任巡抚刘铭传,就因面相被曾国藩看中;

阅人无数的康熙大帝,只因在圆明园见了12岁的弘历一面,便认定他是储君人选,才有了后来的乾隆皇帝。

正如一位作家所说:“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我们正身处一个“看脸”的时代,不是看外表的美丑,而是看内心的善恶。

一个人的皮相,终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褪色;而精神长相,则会融入到骨子里永存。

面相,正是一个人最好的名片。面相有多好,命运才会有多好。

image-1

03
 相由心生,命由己造

人们总是感叹命运的不公:出生富贵,便一生无忧;出生贫寒,便一生悲惨。

其实不然。

惠能大师曾说:“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

一个人即使生于富贵人家,但若不注重内心的修行,一样逃不过厄运。

一个人即使先天未得老天庇佑,但若始终心怀善念,行善积德,命运也将改变。

唐代宰相裴度的一生,便是最好的印证。

他年少时寄居在山神庙中,一位僧人为他相面,断言他将来横死无疑。

几年后,他在庙中捡到两条玉带,担心失主着急,他便一直揣在怀里,直到一位妇人前来找寻。

原来,妇人的夫君蒙冤入狱,本想用玉带救其性命,哪知不慎遗失。就在万念俱灰之际,是裴度让她看见了希望。

后来,裴度将妇人送出庙门,不可思议的是,山神庙竟然在他身后轰然倒塌。

逃脱了厄运的裴度,从此顺风顺水,不仅高中状元,还成为了当朝宰相。

有句话说得好:人有善念,天必佑之,众邪远之,福禄随之。

裴度的善念善行,不仅改变了宿命,还迎来了远大前程。

《道德经》中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上天对众生一视同仁,却独独眷顾行善积德的人。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不在于出生的高贵,也不在于权力的大小,而是在跌宕起伏的人生中,能否选择做一个善良的人。

有句话说得好:“命由己造,相由心生,福祸无门,惟人自召。”

人的命运,终究掌握在自己手中。与其埋怨宿命,不如存善心,修善行。心念好了,命运自然就好了。

有人说:“少年的脸是父母给的,中年的脸是生活磨的,而晚年的脸是自己修的。”

一个人的面相,写满了往日岁月里的内心记忆。

善人善相,贵人福相,恶人恶相,小人损相。

人生在世,你的面相,就是你的风水,决定你一生的命运。

余生,愿我们修得一颗善心,拥有一副善相,多行好事,自有坦途!同意的点个在看,请您转发分享,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相关文章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